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

團購網站是理想Business Startup嗎?( 轉載至微型企業商會會刋2012年十二月號)

近年團購網站在世界各處遍地開花,而團購亦是現時市民必會留意的事情,推至商業範疇,團購或許是眾多創業者曾考慮的計畫之一。數年前Groupon强勢在美國出現時,筆者巳獲朋友邀請合資在香港做一個類似的團購網站。他在大IT公司任職經理,自問團隊內的技術問題巳可解決。他做事也算是認真,把租金、電腦設備和宣傳等預算鉅細無遺地臚列在計劃書內。整體而言,投資金額尚可,算是一般打工仔可負擔之譜。但經過筆者作數月研究,我仍是推却這合作計畫。而我推却的原因是跟數字和技術無關的!

有違做生意的原始信念
我秉承做生意人的原始信念,當你第一天做生意時或許要「cold call 和「洗樓」找新面孔作推銷。但當你一兩年後,「翻單」及 「推薦」應佔生意越來越多的比重,有口皆碑地做下去。常人也知,開發一個新客戶的開支和難度是倍於「自動波」的舊客 referral。而生意模式的成功,在於在自身定位和客戶供應商三者之間產生 win-win-win 情況。回看團購,很多食店和零售店在參加過團購後都「耍手擰頭」,因為在虧損同時未能在將來生意產生效果。而顧客亦多對食店和零售店無歸屬感,不會特別幫襯,只會等團購時幫襯。在「你有張良計,我有過牆梯」的情況下,食店和零售店又變通選用蚊型牛排和特別條文應對。所以,在團購模式運行只是幾年後,消委會巳忙得不可開交。在欠缺良性循環的現況,各團購公司唯有加強Sales Force 的搶灘能力。但在欠缺上述win-win-win情況下,各團購公司越增强Sales Force,則表示越多人爭一個越來越難爭的餅。筆者有一位在蘭桂坊經營廳的朋友這月巳收到一堆團購名片,在Sale走後,他一張都未翻看過。

達致規模効益的懸念
在成本控制方面,當生意越來越多的同時,有否產生規模効益呢?按今年大陸的團購網都在叫救命你便知道。而筆者走訪過香港一家大型團購網,驚訝地發現位處灣仔旺區佔地數層。她的攝影部、設計部和銷售部等,略說無一百人也有數十人,在這樣重成本和不斷汗流浹背地找參加商戶的性質下,筆者一早知道這生意模式入門門檻低,但要成功是極高難度。而且,它不只是懂得找顧客的錢,更重要的是懂得用名氣找投資者的錢和不斷re-financing捱下去。數年前,筆者坦言些技能並非我能吃的飯,都是做回一元一元賺的生意好了。

業務模式上需優化
偶爾亦聽到朋友說,某些團購公司忽視個人服務,電話不是無人聽便轉到電話錄音。如是者,則那些公司亦未能在認購客戶上投放資源,在整條服務供應鏈上留不到客戶的心,長遠很難有 Customer loyalty

不過,我們深信香港人材輩出,想必在聆到這些回饋後,定可在技術上和模式上優化,解決這些死結框框。如將來真的有另一隻上市奇蹟,切記讓港人優先認購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